系统登录
师带徒 | 化工塔林里的引路人——师父“大姚”与我的成长印记
来源:党群工作部(党委办)>工会、共青团办公室 编辑:李梦婷 创建时间:2025-07-08 审核:李梦婷 访问量:150
2024年7月,我怀揣对第一份工作的憧憬与热忱,正式加入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,成为烯烃部MTO装置的一名新兵。9月2日,紧张的三级安全教育一结束我便踏入了MTO二班的大家庭。在这里,我第一次听到了那个响亮又亲切的名字“大姚”——姚彦伟。
初识
起初,这个名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符号,夹杂在班组日常的喧嚣中。直到签下那份承载着化工厂传统的《导师带徒协议》时,我才真正将名字与人对应上:姚彦伟,我的师父。
协议像一条无形的纽带,瞬间将我这个初出茅庐的“愣头青”与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紧紧联结在一起。他身材敦实,面容和蔼中透着坚毅,一双眼睛炯炯有神,仿佛能洞察装置的每一个角落。笑起来时,他胸前那枚始终佩戴的党徽便会跟着微微晃动,在工装服的蓝色背景上划出一道道细碎的金色光痕。
引路
“对讲机会用吗?”这是师父大姚对我说的第一句“专业”问话。我茫然地摇头。他没有丝毫不耐烦,更没因问题简单而轻视。“来,看着,”他拿起对讲机,动作娴熟,“先把频道调到咱们装置专属的,看这里……然后,这个旋钮是调音量的,最关键的是。”他示范着按住通话键,“按住这里才能讲话,松手才能听。记住,装置里,它就是你延伸的耳朵和嘴巴。”他手把手地教,细致入微,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。这让我明白,在他眼中,没有“小事”,只有关乎安全与效率的“要事”。
记忆最深的是夜班他带我熟悉现场。从装置界区开始,他边走边讲:“进装置,必须劳保着装,安全帽必须系紧下颚带,耳塞要正确佩戴到位”。这些三级安全教育里反复强调的条规,他依然不厌其烦地叮嘱,语气严肃而认真。走到装置北界区他突然停下,指着旁边一个醒目的蓝色标识牌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说:“看,这个蓝牌子,我参与的!”这份对装置的熟悉与主人翁精神,深深感染了我。接着,他带我逐一熟悉泵房里的设备布局,明确指示重大危险源的所在。为了让我对“安全”二字刻骨铭心,他特意挽起裤腿,指着大腿上一块清晰的疤痕,沉声道:“瞧见没?高温烫伤的,就一瞬间的疏忽。在装置里,敬畏之心,一刻都不能丢。”那一刻,冰冷的疤痕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种子,悄然在我心中扎根。
淬炼
“流程是一切的基础!”师父大姚的这句话,成了我转正前日日夜夜的徘徊在脑海的一句话。白班、中班、夜班,我的身影几乎都泡在现场,一遍遍对着图纸查管线、认设备。日复一日的重复难免枯燥,当自认为已将流程图烂熟于心,甚至有些沾沾自喜时,师父的“现场考”来了。
他把我带到氧化物汽提塔底,随手一指塔底换热器的其中一根管线:“来,说说这根管线的来龙去脉。”我瞬间懵了,图纸上清晰的线条在现场变得模糊难辨。图纸不会告诉我哪个阀门可能内漏,哪根管线可能有震动异响,更不会模拟真实的泄漏场景。师父这看似简单的一问,像一盆冷水,瞬间浇灭了我浮躁的骄气。我幡然醒悟:流程图的灵魂在现场,真功夫在脚下。从此,我查流程不再满足于“阀门在哪”,更要深究“阀门控制什么物料?参数多少?上下游关联如何?风险何在?”。
师父的督促如影随形。每天见面,那句“今天学了什么?”、“有没有什么问题?”成了固定开场白。起初我还能支吾几句,后来常常语塞,最后竟被他调侃成了“没有问题先生”。这日复一日的追问,是压力,更是动力,鞭策我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蜕变
时光荏苒,转眼入职已三月有余,转正考核如期而至。然而,命运似乎给我开了个小玩笑——实操考试,我因对现场细节掌握不够扎实而未能通过。得知结果的那一刻,失落与羞愧涌上心头。
师父第一时间找到我,没有责备,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:“三个月,时间确实不长,别灰心。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!”
他没有停留在安慰,而是和我一起复盘考试过程,制定查漏补缺计划。在他毫无保留的指导和支持下,我最终顺利通过了补考,真正成为了一名合格的MTO装置操作工。
传承
拿到上岗证的那天,师父发来的信息简短却重若千钧:“会议室有你的上岗证。身份变了,责任变了,后面的事情要靠你自己了!”这句话,是认可,是嘱托,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传递。它宣告了我见习期的结束,也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——我也要独当一面,能够守护装置的平稳运行。
回首这近一年的时光,师父不仅是我化工职业生涯的启蒙者和引路人,更是我心中一座坚实的灯塔。他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“师者”的真谛:倾囊相授技艺,以身作则传递安全理念与责任担当。从对讲机的使用到高温烫伤的警示,从流程图的查看到挫折后的并肩,点点滴滴,汇聚成河,滋养着我的成长。
“一声师父,一生师父。”这份在钢铁塔林中结下的师徒情谊,早已超越了简单协议,它承载着知识、技能、经验,更融入了安全为天的信仰、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化工人代代相传的匠心。它是我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底色,也是激励我不断攀登、守护装置安稳运行的永恒力量。
我将带着师父的教诲,脚踏实地,继续前行,努力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化工人。期待有一天,能将这份光和热,传递给后来者。(2024年入职员工 烯烃部杨智敏)